去年,小旗在公司內部組織的創業課程上經歷了一次當頭一棒。課堂要求我們6人一組,提交一個真實可行的創業項目計劃書。我們組里有兩位同學有創業經驗,所以商業模式、財務測算都得心應手,很快就寫好了一份計劃書,也是想拔得頭籌。
然后被公司領導們直接給斃掉了,部門領導的理由很直接:商業模式毫無創新,目標人群和營銷手段有些亮點,但行業已經過于擁擠,缺乏可行性。
那么創業到底是商業模式更重要,還是現金流更關鍵?

這幾年,商業模式創新成了創業圈的熱門詞,尤其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階段,“互聯網+”幾乎成了資本市場的通行證。那時候,只要一個項目能貼上互聯網的標簽,就會被認為有前景,甚至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。
但后來,行業發展趨于理性,資本開始變得謹慎。一些曾被吹捧的創新商業模式,最終也未能長久存活。幾大互聯網巨頭殺入社區團購,燒了大筆資金,最后卻發現模式難以持續,紛紛撤退。
所以,商業模式并非萬能藥,即便選擇了熱門賽道,如果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,也難以維持長久發展。

一個朋友前幾年做項目,起初利潤不錯,但沒有關注回款周期,結果一年過去了,賬面上盈利,實際卻沒拿到錢。等到需要發工資、支付供應商款項時,才發現資金鏈已經斷裂。
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。很多創業公司倒閉的原因不是模式不行,而是現金流枯竭。即便模式再好,市場再大,如果回款周期過長,或者資金使用效率低,公司很快就會陷入困境。

很多創業者都熱衷于談商業模式和賽道,但往往忽視了管理和運營的核心作用。許多明星創業公司,創始人背景光鮮,拿到了大筆投資,風頭一時無兩,但幾年后卻因管理不善而倒閉。
現實是,商業模式不是決定公司成敗的唯一因素,行業的變化往往更快。當市場環境變差時,模式再好也可能失去競爭力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m.lhjgz.net/mfwz/1515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